一:理念与目标
一百多年前,教育家相伯先生提出了“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讲教理”的办学理念。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师生弘扬震旦传统,把“综合素养、创造能力、高尚人格”定为学生培养目标,扎实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历经二十余年,喜获累累硕果。
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实践,激发对科技的兴趣爱好,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程融合
以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所有学科全面渗透。培养学生创新素养,整合本校、教育集团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三大课程资源,开辟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挖掘校内和本集团师资,聘请区活动中心名师和校外资深专家,解决了师资不足的困难。与创新教育融合,做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活动与竞赛四方面结合。
科技创新课程三个板块
1本校课程 STEM 、小创客动手玩转scratchpi电子积木、机器人、三个年级趣味数学等七门,占二十多门综合拓展课程的三分之一强。
2与震旦职业教育学院融合为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喷绘、彩印、汽车、导游、生物显微镜、采访、排版等七门课程。
3黄浦区活动中心为我校设置船模、车模、航模、电子制作技术、航天能源、摄影、机器人、生物、化学、电脑网页制作、业余无线电制作系列竞赛等十一门。
三:常规科技创新教育
同时开展竞赛评比单项或综合,有科普读书、电脑绘画、科技英语、科技“征文”、探究论文、考察报告、以及黑板报小报等竞赛评比等。
四:开辟科技创新实践展示专用教室
特地开辟两个科技创新专用教室。以点带面,培育科技创新少年。搭建创新平台,用于科技创新小组参加重大创造发明项目竞赛的理论指导和研究制作。配备讲台课桌椅、电脑一体机、实践操作台、小型机械和各种工具。陈列奥林匹克等国际竞赛获奖的机器人、船摸、飞机、火箭等发明原作样品。
另一个是展示激励功能。陈列从市级奖到国际奖项的各类竞赛奖杯、奖牌、奖状。也用于接待家长、上级领导时,宾主互动、科技表演等等。
五: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仅根据2003年到2017年的统计,我校学生荣获国际奥林匹克金奖等国际科技创新大奖达5O人次、荣获全国大奖104人次、市级奖329人次、区级奖859人次。无论学生参与率和获奖率均达到较高水平。科技创新的理念在一届又一届震旦学子心里埋下了种子,正在萌芽滋长。
习近平主席最近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震旦的教育理念始终明确,震旦学子已经逐渐具备面向国际、创造能力、高尚人格的综合素质,他们将成为建设强大国家的未来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任重而道远。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