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学校“面向国际,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一支能胜任教育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我校根据市、区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以教、研、训一体为平台,在2014学年,组织所有在编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开设校本培训的课程5门,其中师德素养类课程2门,实践体验类课程2门和课题研究类1门。
一、确立目标,促进校本培训的纵深发展
根据学校实际,提出了以培养国际化教师队伍为根本,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的的校本培训总目标。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健全校本培训机制,做到“三个到位”:
1.组织机构落实到位,确保培训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的校本
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2.培训管理制度到位。校本培训实施之前,我校建立了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每位教师参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在培训实施之时,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每次活动均认真做好记录。
3. 培训内容落实到位,确保培训质量提高。我校的校本培训主要分以下几个模块实施:
(1)IB教育理念及师德教育模块
结合学校“面向国际,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在各课程中渗透IB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以讲座、活动、参观、考察、论坛等形式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并以此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并以现代教育理念引领课改实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本学年中,学校在校科研室和德育处的引领下先后为全体教师开设了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 提升教师英语交际能力》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
(2)学科知识技能模块
以教学基本功、基本功能、现代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策略等为主要内容,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学科培训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探索教材、运用收看或组织示范教学、集中研讨,反思自修、考核评价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掌握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技术,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本学年中,我校以课堂观察为主线,落实开展了以《运用课堂观察技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校本培训课程。
(3)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模块
为配合学校“震旦云课堂”创新试验场的建设,在实施《探索“云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培训课程时,学校向苹果公司预借了30台Ipad平板电脑和Macbook笔记本电脑,并邀请苹果公司的专业培训讲师来校为老师们授课,开拓教师视野、改变教师教育观念的同时,也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更好地实现Ipad电子书包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校还多次组织教师赴全区推广使用电子书包的闵行区参加电子书包公开课的观摩和评课研讨活动,以“他山之石”来推动学校的“震旦云课堂”建设;
二、构建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主要靠校本培训来优化。我校校本培训的研修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自主学习:教师自定学习内容,或由学校提供资料,组织教师认真读书学习、开展交流研讨等形式。让读书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习成为教师的浓厚兴趣。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学者,组织教师聆听专题讲座。
3、教学观摩:学校内部教师之间,校际之间,多种形式组织观摩,形成制度。本学年中,我校先后举行了“青年教师大奖赛”和“教学公开展示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和反思研讨等活动,为教师们的发展搭建平台。
4、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可定期交流学习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
5、课题研究:以课题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本学年我校积极利用所申请的市级课题开展针对性地培训研训活动。学校教科研部门帮助各教研组、年级级提升反思,交流成果,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学校的共同的财富,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6、参观考察:把握一切机会,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去年年底,我校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观了首届上海市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并参观了“三民”博物馆。在回校后,还请来区内专家,开设了专题论坛,老师们畅所欲言,谈了各自观展后的想法和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建议。
回首这一年的培训历程,校本培训的确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而教师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学习成绩基本保持稳步发展,逐年提高。从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发展趋势看,通过不断的培训,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今后,我们更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胜任国际课程、具备国际化素养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