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十三五校本研修规划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十三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和《黄浦区“十三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积极推进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以创建、打造一支适应国际化、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更好地体现学校“面向国际、综合发展”办学理念为导向,把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工作计划,在切实完成校本培训任务的同时,全面、深入、有序地推进学校师资专业化发展,努力建立一支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能够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一、指导思想
围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持续提升教师育人为本的教育境界和专业素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功底扎实、善于合作、有一定科研能力、富有活力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队伍
二、现状分析
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目前共有在编在职专任教师共34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名,中学一级教师8名,中学二级教师22名,另有三位新入职教师尚未评级。从教师队伍的结构来看,学校的教师队伍是一支非常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团队,但同时又是一支缺少经验、需要在专业、教学业务上提升发展的队伍。
学校在十二期间,不惜花重金打造学校的硬件建设,重新架构了学校的网络,提升了学校网络信息化的水平,同时也为每位在编在职的专任教师配备了人手一台iPad,鼓励教师积极在课堂上尝试电子书包,推动学校云课堂的建设。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微课程、教学微视频融于教学的意识和技能急需加强。
教师能重视对于本学科的专研和研讨,而这样的单一型教师,将逐渐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未来世界各地的人们、经济、环境都会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的滚滚巨轮中,社会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全胜力的人才,对此教师对于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教育的理解力和实践力有待提高。
三、研修目标
基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创新育人模式的现实需求,遵循教师成长规律,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构建以校为本的研修平台,营造各具特色的研修文化,在教师个体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中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制度建设,遵循“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各司其责”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做到优质资源共享,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震旦外中的发展而言,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师德及专业上的提升,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现在,在学校实施课程统整研究的背景下,必然要求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上海课程改革和黄浦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四、研修内容
校本研修有效整合学校和震旦教育集团内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及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整体育德、育人及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理念上达成共识,最终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及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的校本研修规划将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全面提
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育德能力,培养教师高品味的生活情趣。
2、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对二期课改的认识能力,在教师
中间倡导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活动,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
能力。通过各教研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夯实教师的教学功底;通过教
学实践的研究总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通过组织教育科研方法论的学习,增强教师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开展各种层
次的教科研活动,发挥教育教学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上的先导作用,进一步
升教师素质教育理论及实践的素养。
五、研修形式
行动为本,合作为本,进一步拓展教学研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专业的引领下,围绕新课程的实施,通过现场教学的实施与观察、教学后的评析与反思等活动形式和行为方式的融合开展系列系统的研修和实践。运用教学课例研究、教学微课研究、实践反思研究、叙事行动研究等方法,尝试以教研组间的“跨学科互访”、“专题合作”等方式,完善、开发和丰富日常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重点学习教学理论、《学科课程标准》以及上级有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和具体要求,使每一位教师弄清新课程标准内容,理解学科教学的性质、地位、理念以及目标,正确把握学科育人的特点。专任教师除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学校的集中学习外,个人有学习、研修、提高计划。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及时更新自身知识观、课程观、教师观,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抓好业务锻炼:制定周密的业务学习计划。每周五下午的业务学习以“统一主题,集中与分组学习为主,测评为辅”为原则,确保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做到: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自己学习和讲座指导相结合。
3、重在小组研讨: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组内问题,研讨学习体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评价以及课堂教学管理等,年级教研组长更要实时关注新的教育教学动态。
4、参与网络研修:充分利用学校“震旦全明星”iTunesU课程平台,组织教师围绕典型课例开展网上议课活动,帮助教师诊断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丰富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知识;组织教师开展网络论坛活动,围绕主题提出观点,运用网络对话交流平台展开探讨和交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技术,组织教师利用自己碎片化时间自主选择网络微课开展学习,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实施名师指导:聘请本校、本区兄弟学校以及本市的名优教师、骨干教师、专家等来校听课、评课,进行教学研究指导,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和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汲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六、课程框架
模块 | 内容 | 实施时间 | 学分 |
师德6分 | 加强教师职业礼仪指导,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 2017.2---2018.1 | 2分 |
提升教师外语语言交际能力,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 | 2018.2--2019.1 | 2分 | |
提升教师的文化软实力 | 2019.2--2020.1 | 2分 | |
素养2分 |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和未来,教师信息化素养专题培训 | 2020.2--2021.1 | 2分 |
能力提升1分 |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优化智慧“震旦云课堂” | 2016.10--2017.2 | 1分 |
实践体验9分 | IB理念引领下,构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 2017.2---2018.1 | 2分 |
跨学科学习项目的开发与实践 | 2018.2--2019.1 | 2分 | |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学校课程品质 | 2019.2--2020.1 | 2分 | |
育人价值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 | 2020.2--2021.1 | 2分 | |
聚焦课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2021.2--2021.6 | 1分 |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校长室的行政执行能力,建立教师培训规划实施和监督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由行政人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师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校本研修事务。
领导小组组长: 李明
组员:李逢辰、陶琼、何明、周燕、王心吟、李凌
工作小组组长:李凌
组员:孙龙、马丽韫、陈传杰、韩荣佳、邢洪林、李行
2、制度保障
制定学校“十三五”教师研修规划和阶段性年度研修工作计划,完善教师研修制度,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方略的工作范畴,精心打造学校师资队伍。
3、经费保障
为确保学校研修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执行落实相关经费的使用,优先考虑师资队伍建设所需,确保教师的校内校外培训和外聘专家所需的各类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