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申报表

发布时间:2018-01-08    浏览次数:89

上海市第二轮民办中小学特色学校(项目)创建申报表


学校名称

(公章)

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

特色创建主题


探索国际国内课程融合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类型

民办

开办时间

1997

在校学生总数

380

创建类别

 √特色学校 特色项目

(选择一项打√)

其中

各学段学生数

年收费标准

(元/学期)

专任教师数

62

小学



占地面积(m2

6539

初中

380

9000

建筑面积(m2

6545

高中



净资产总值

(万元)

399

举办者

上海震旦进修学院

董事长姓名及电话

张惠莉 6302 2888

校长姓名及电话

王纯玉  6302 3060

创建工作联系人及电话

王纯玉 6302 3060

E-mail

IL.zhang@aurora-edu.cn

特色学校(项目)创建概述

(1000字以内)概述包含:特色创建主题、思路、措施、特点等。详细方案另附

1.特色学校创建主题:探索国际国内课程融合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特色学校创建思路

我们以“探索国际国内课程融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探索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和规律,将国际课程根植于中国教育土壤,融合于震旦教育理念。引进课程:不照搬照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国际课程和学校课程,探索课程改革,探索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写独特的本土教材;引进外教:不流于形式,坚持培养有国际视野、国际多元能力、国际教育手段,能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土教师;培养学生成为勤于探究、富有知识、勤于思考、善于交流、坚持原则、思想创新、博爱包容、勇于探险、均衡发展、反思自明的人。

3.特色学校创建的预期目标

1)在三年内,引进国际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校本教材,探索中外课程优势互补和中西课程融合的有效教学形式,从课程角度将“中国灵魂、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等十大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地,同时将国际课程的理念渗透到学校发展战略、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中,构建并完善具有国际品质的、多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十大能力,为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奠基。

2)经过三年的努力,总结出创新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和规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途径,提炼成可推广、可借鉴的方法与经验。整体推进国际课程和国内课程融合,要学生在未来全球化的挑战中能为国家赢得创造力和竞争力;也要让外国孩子,在未来全球化的舞台中成为中国的朋友。

4.特色学校的创建举措

1)以课程融合 提升综合素养

引进国际课程中的三类核心课程,包括知识、拓展、创造与行动。并开发相应的教材;将语言与文学、科学、体育、人文、数学、艺术、劳技、个人与社会等课程分三年编写成具有国际品质的、多选择性的校本教材,最后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让学生善于跨文化学习、善于中西文化比较、善于全面学习与沟通交流,让孩子融入瞬息万变的世界,让孩子知识渊博,具有国际视野,具有批判质疑和勇于探险创新的能力。

2)以实践体验 培养创新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动手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开设机器人组装与编程、智能控制、汽车、搜救机器人、航天能源、台词、采访、机电一体化、物联网、排版、喷绘、3D打印、化学测试、药剂分析等职业教育实践体验课程、开展跨学科项目探究,编制校本教材,构建应用实践教课程体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勤于动手、勤于创新、勤于探究、勤于思考的人。

3)以多元活动 拓展国际视野

通过英语和五小语种等外国语言学习课程、访学游学等中外文化交融课程、科技节、外语节、文化节、体育节、国际周等多元文化理解课程的实施, 让学生体验了不同的地域文化,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探究多元文化的好奇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公民。

4)以中华传统 培育高尚人格

将语文学科中的文化经典和古诗词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融入德育课程,编写《传统文化篇》,通过读经典、诵经典、讲经典、演经典等方式,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尚人格,让优秀传统融入师生血液中,培养民族文化之根与魂;创新养成教育、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均衡发展、善于交流、坚持原则、思想创新、博爱包容的人。

5)以优化师资 提供改革保障

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形成开放灵活的培训模式,加快师资培训;借鉴西方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把导师制、课题研究与试验、观摩与交流活动、反思性教学等作为学校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提升眼界与视野,提高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引进外籍教师、海归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培养既具有国际教育手段,又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土教师,实现教师队伍构成国际化,活动空间国际化,教师素质国际化。

5、本轮创建的特点

以“探索国际国内课程融合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题的第二轮特色校创建,是对学校首轮“提升学校课程国际化品质”实践的深化和延续。

将制定新三年的每年、每学期学生发展的战略具体措施,制定教师发展战略并进行考核考评,制定教师编写和课程改革三年方案;制定编写教材、课程改革进度表,对学生十大能力建立年年评价制度,并存入天天成长记录册;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月月评价制度;形成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和纠正)的使用手册和程序文件,形成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