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17-09-01    浏览次数:103

震旦中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定制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1. 依法管理、严格执法。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1.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 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何明校长

副组长:吴博文

组员:陈传杰 朱丽东 韩荣佳 乔媚苓 孙茂良 盛李欢 张奕 朱根年 张荣 林章伦

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1. 宣传组:王心吟 许华怡

  2. 信息组:盛李欢

  3. 后勤组:孙茂良 张奕

  1. 各部门工作职责:

  1. 领导小组:

平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和态势,制定具体的处理预案;一般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由组员迅速组织力量对报告的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类别和性质,组长和副组长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控制措施,提出处理方案,并及时向区体卫科、卫生监管部门、教育局报告突发事件进展情况,配合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进入应急状态,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相关情况。

  1. 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 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与分析工作。

  2.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订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开展对学校突发事件累计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相关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3. 负责各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 学校职责: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主要职责如下:

  1. 根据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 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 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 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 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 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和信息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各中小学校

2)责任报告人:各学校指定专(兼)职人员

  1. 突发事件报告:

  1. 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区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向区卫生监督所报告)。

  2.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3. 在学校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

应急处置措施:

1、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将有关情况报告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播打急救电话,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的可疑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1. 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物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2.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3. 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察工作。

  4. 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和教育、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区政府,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

  5. 严格执行进出校门的管理制度。

八、应急保障:

学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为学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洗漱设施,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与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九、善后与恢复工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1.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受害人员的善后工作。

  3. 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4. 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导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十、责任追究:

学校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对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人联络电话:


组长:    李  明

副组长:  陶  琼

总务处:  陶敏之

团队部:  何  明      

校保健室:张  奕

区教育局体卫科:637353033313480021534

区疾病控制中心防疫科:53073135

食品药品监督局黄浦分局:

值班室:63167249

食品检察科:63167247

区儿保所:63280026869


十二、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