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项目小结表

发布时间:2017-09-01    浏览次数:79

学校

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


项目名称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优化智慧“震旦云课堂”


项目负责人

韩荣佳

联系电话

63019067*8407


课时

30

学分

1

核准学分

1

培训人数

25

培训起迄日期

20169月至20172


研修小结(请从基本情况、实施途径、考核评价、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小结)

我校秉承“面向国际 综合发展”的办学理念,以   “综合素养、创造能力和高尚人格” 为培养目标,创新实践教育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发展项目。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我校领导越来越感到如今的教学离不开创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并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局限与瓶颈。早在二年前,我校领导就听闻一些中小学校已开始尝试将iPad移动终端引入课堂教学,也从媒体上了解到其他省市的学校将iPad之类的移动终端引进课堂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信息。因此,在20144月我校引入了基于震旦外中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即震旦云课堂。它能使iPad平板电脑与震旦教学平台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系统有效结合,从而更好地辅助各门学科的教学。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学校从预备至初三年级师生已经全员使用“震旦云课堂”,加上苹果公司和中国电信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为了帮助教师较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本学期全体教师深入学习“震旦云课堂”平台操作,并以年级组为单位讨论何为有效的学生活动及课堂中常用的学生活动形式、组织教师学习震旦教育管理平台及苹果公司相配套的英语教学软件,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训中我们定期组织教师观摩教学教改实践课录像及韩荣佳老师iPad区级公开课,积极开展了评课讨论活动。此外,我们还请苹果公司华东区技术总监高杨进行了关于《如何搭建合理有效的校园管理平台》的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美国K20教育项目经理Kathleen Ferenz关于《如何创造全新的教学机会》的报告,开展案例研究分析;开展各年级备课组质量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实践经验交流及个人教学实践反思活动。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让每位教师意识到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所带来的诸多好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喜好、甚至于学生间的差异性,改变我们平时呆板、枯燥的教学方法,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能相对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而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吃得更饱”。同时,又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热情参与、习得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在我们进行信息化“震旦云课堂”研究的后期阶段,我们将一份相关的研究调查问卷发至预备至初三的学生。看看他们在使用了震旦教育平台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是否在课后使用了更多的时间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和深入探究,从而较以往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

  1. 我们的老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后iPad作业时,学生普遍感觉能顺利完成,大部分学生只需15 分钟左右就能完成;

  2. 老师布置的课后练习能相对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让能力较弱的学生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而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吃得更饱”。

  3.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业是APP学习软件;

  4. “云课堂”任务比拼和APP学习软件较容易让学生提高一定成绩;

在校本培训研究中也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   由于大多数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或App的应用是在家中进行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家中完成课后答题的时间或对于iPad的使用离都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控。因此学生对于“云课堂”课后趣味练习的完成情况很关键的因素来自于家长的密切配合程度。

2.   虽然震旦教育平台课后系统的使用已经开始为学生实现了课后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的作用。但作为一个交互性平台,它的师生互动性还未充分体现。例如,学生在完成课后练习中遇到问题无法向老师请教,老师是无法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个别化辅导。

上述两个问题的后续思考,我们会根据存在的问题征询专家意见,多实践、多反思,从而进行有效解决;对学生使用课后平台的兴趣程度,以及对学科的辅助作用我们也将继续进行跟踪分析;而学生对使用苹果App的兴趣程度,以及对学科的辅助作用我们将同步进行跟踪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