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定教师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学、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
一、任课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各科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切实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根据市重点中学生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1、备课。
(1)教师要认真备课,每堂课均应有教案。教龄在20年以下教师,要详案。(包含教育目的、教学过程、难点、重点、作业布置等方面)。略案有教学目的,能反映出教学的全过程。
(2)教案每学期检查2次。由教研组长和教导处共同负责。如两次检查均不符合要求,学期综合奖励津贴降低一档发放。
2、上课。
(1)两分钟预备铃教师应准时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眼保健操时,该课的任课教师要到位负责、督促学生。需到专用教室上课的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引导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室。
(2)教师应按学校排定的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拖堂,不提前放课,努力提高40分钟效益,年级组长应加强管理监督。
(3)普通话授课,教学语言准确、清晰、条理清楚,具逻辑性。板书工整、设计精要,板图简洁,图文结合。
(4)倡导启发式、谈话式、讨论式、探索法、实验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双边活动。积极开展不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机进行德育渗透。
(5)充分利用挂图、标本、模型等教具的使用。大力推广应用投影、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软件等电教手段和动态教学途径,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
(6)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使学生停课。对课堂上发生的学生思想、行为等问题,任课教师应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7)教师需临时调课,应至少提前一天到教务处申报和批准,凭调课通知单,由教务员进行调课。未经教务处批准,任何人不得随意调课、私自调课。因病、因事或特殊原因请假,教师必须告之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上报教导处,安排代课教师,全校教师都有代课的义务。
(8)强调“小组和个别化教学”——引导教师努力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辅导,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巧妙地结合、交替使用、优势互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
(9)强调“注重教学角色的多向转换”——实施“互动式”教学,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合作的学习网络。大力营造师生关爱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发言者,时而作为问题的提出者,时而成为一个与学生一样平等聆听的求知者,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个性受到尊重,使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气氛中自主快乐地学习。
(10)强调“注重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合作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并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作业布置与批改和辅导
(1) 按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合理控制作业量,难度要适当,严格杜绝惩罚性的重
复的布置。
(2) 对学生应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独立、规范、正确、整洁、按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作业方法,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3) 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对作业中的错题,要求学生订正。
(4) 学校不定期对作业进行抽查,了解作业量、学生完成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等情况的信息反馈。
(5) 教师有责任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补缺补差,并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6) 教师重视课后学生的反馈。在作业布置上,强调质量,将作业分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必做题体现在基础要求,是共性的内容,选做题体现分层要求,突出对学生个性的扶植和培养,使作业能够分层与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提倡自主性、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业。
(7)对于作业的批改,提倡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的自批、互批为辅。强调教师每天有一定数量的面批、面改、面谈,尤其对班级中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大的关注。教师完成《“面批、面改、面谈”》记录册。
4、考试与成绩评定
(1)学校每学期举行两次质量监控考试,由教导处组织,备课组长做好命题工作。
(2)期中期末考试,一般由教导处组织命题或参加区统考,联考,语、数、英、物、化一般采取交叉或流水阅卷。
(3)学期、学年成绩按如下标准计算:学期成绩:平时占 30%,期中占30%,期末占40%;学年成绩:第一学期占 40%,第二学期占60%。学年成绩不及格要补考。
(4)学期结束学生成长手册以及班级学生成绩登记表(大表)的每门学科成绩应由任课教师完成登记。
5、命题
(1)命题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特点。基础知识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达到全面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应用操作水平。
(2)试题分值分布合理,难易搭配科学,题量、容量均适中,切合学生答题实际。
(3)命题应渗透二期课改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试题新颖,具有一定独创性,杜绝不负责任的抄袭、拼凑卷。
(5) 卷面整洁、规范,不使用手写命题,要求命题是卷为电子稿,并配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6、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及业务进修:
(1)教师应加强业务进修,主动承担科研课题和科研论文、教学经验总结等。
(2) 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与开课的指标。教师听课不少于8节,行政领导不少于10节。
(3)开课教师在新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填写公开课登记表,经教研组长签字同意, 原则上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开设一节公开课。开课教师在课后上交公开课教案、课件及教学反思到教导处。
(4)公开课原则上在本教研组活动时间内开设,以保证本组教师听课。
(5)听课教师要提前到教室,遵守听课课堂纪律,并完成“课堂教学评价记录表”。
主动填写好“听课记录”本上的有关内容。以听本学科和本校教师的课为主(可适当听
些其他学科和外校教师的课)。
(6)结合教学实践或教改实验成果,写出有关教学方面的论文。
7、其他
(1)每位教师必须认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等一切活动;组长应做好考勤工作,并努力提高每次活动的质量。。
(2)教师应加强考试命题研究,并认真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和讲评,质量分析表应在考试后一周内交教导处。
(3)每位教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都有义务承担代课任务。以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4)凡遇特殊情况需要调课,必须事先在前一天通知教导处排课教导员处理,自己不得私自调课,打乱教学秩序,(自己调好课也应通知教导处)。
(5)教师应加强业务进修,主动承担科研课题,努力撰写教改论文。凡科研论文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获得奖者,将论文及证书到教科研室备案,并记入业务档案,对教科研工作积极,并确有成效者,每学年校长给予一次性嘉奖。
(6)仪表、举止、谈吐,理应是学生表率,每位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7)各任课教师可以购买2本教学参考用书,以备课组为单位凭发票上交教导处报销;教师若需要油印练习、资料,必须由备课组长到教导处填写油印申请单,各备课组每周限印一份练习、资料。
二、备课组长常规要求:
1、备课组长应认真履行“任课教师常规要求。”
2、制订本备课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和本学期的公开课。
3、主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定点、定时)研究突破教材难点,落实教学重点及“双基”要求,控制教学进度和作业量。
4、负责规定的考试命题和阅卷工作,并做好年级考试的质量分析。
5、组织学生参加本学科的课外活动小组及校内外各级竞赛。
6、完成教研组长委派的其他工作。备课组长由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协商一年聘任一次。
三、教研组长常规要求:
1、教研组长应带头认真履行“任课教师常规要求”。
2、应建立切实的日常考勤制度,关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
3、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文件,开展教学理论研究,研究教学大纲。布置指导各备课组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开课安排,教科研课题落实。
4、在校教学计划下达二周内,要订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其中要协助教导处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学期结束前一周要做好工作小结。
5、每两周举行一次教研组活动(定点、定时)努力提高活动质量,作好活动记录。每学期应有重点研究专题,指导每位教师落实学期教学目标与教科研专题。
6、教研组长除参加本备课组活动外,还应参加其它备课组活动指导,并检查备课组活动质量,有责任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7、要定期组织安排本组示范课,研讨课,并做好评课工作,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8、认真参加规定的教研组长例会。参加并负责学科命题活动。
9、认真按时完成教导处布置的有关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有责任上报教学事故及相关处理意见。
10、开展特色(示范性)教研组活动,努力张扬教研组的办组特色,收集教学资料,研究教学经验和教训,形成可操作的教学理论,形成特色教研组。
11、要加强教研组建设,搞好组内团结,关心和组织教师的进修工作,特别是注重对青年教师培养。
12、在教导处的组织下,统筹安排学科竞赛辅导教学咨询,补差工作。
13、关心并指导组内教师拓展型及研究型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活动的情况,组织好与本学科相关的协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