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教研过程中的基本单元,在教学、教研中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充分体现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每个备课组应该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了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我校发展的要求,特就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建设作如下规定:
1、各年级段各学科备课组长,任期一年,在教导处,科研室和各科教研组长的领导下负责该学年度该学科备课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备课组长必须带头并组织老师研究《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细化《课程标准》;研究学科知识在本年级段的落实情况,确定重点,突破难点;研究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全体老师做到三备:1)备大纲。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2)备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讨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症下药地讨论现阶段教学方案。3)备教法。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全程教学计划,着重备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六个环节:(1)落实基点。落实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训练点及其与思想教育的基本结合点,明确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点以及学法指导点和科学方法训练点;(2)突出重点。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3)突破难点。明确课堂教学中的知识难点、能力训练难点,并研讨突破难点的措施和方法;(4)巧析异点。明确本节课中的知识点与以前或与其它学科的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5)激发疑点。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适当的设疑;(6)体现特点。能够体现本节课的特点,反映学生特点,弘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3、每周一次按时召集备课组成员活动,并作好记录。每学期初制订全学期备课组教科研计划,期末有小结。做到四定:1)定时间:各备课组除平时的教学交流活动外,还应安排专门的集体备课时间,每星期1-2课时。2)定地点:各年级组教师办公位置基本按各备课组排位,这样便于备课组集体备课、教研。3)定课题:每次备课组集体活动应先拟定讨论课题。4)定主讲人: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教师应事先准备,拟定近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
4、备课组成员应通力合作,信息共享。要严格控制作业量、控制讲义的印刷和资料的征订,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 基本做到五统一:各备课组要确保本组内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五统一,即: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5、要重视备课组活动的实效。备课组活动应做到每次活动都有具体内容,都有中心发言人。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要通过备课组活动逐步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备课组要通过说课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备课组长应随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及课堂教学情况。六明确:备课组集体备课中要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六个明确,即:明确基本知识点;明确基本能力训练点;明确思想教育结合点;明确知识迁移的结合点;明确重点;明确难点。
6、加强备课组成员间的相互听课活动。各备课组每学期都要选择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开出“公开课”“研讨课”或“示范课”。听课后,备课组长要组织研讨,开课老师要反思,听课老师要评课,以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且须写好评语。
7、备课组要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每学期要确定研究课题,并能按时完成。学期结束要求教师写出教学总结或教学论文。
8、备课组教研活动情况的考核与奖惩
学校领导和相关中层干部经常深入各备课组参加备课活动,对备课组教研活动的组织情况进行了解、指导并提出相关意见。《记录表》每月由备课组长交至教导处。教务处对各备课组教研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以上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备课组和教师的考核、奖惩范围。对记录严重失真的备课组要追究全体组员的责任,特别是备课组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