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具体内容与措施

发布时间:2016-09-12    浏览次数:92

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

落实“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 ”的具体措施

(继续执行)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实施各级领导关于“中小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的规定;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发动和组织全校学生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形成日常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终身发展打下强健的体质基础。

二、组织领导

学校领导要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建立我校“学生健康促进工程”领导小组。校长为组织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团总支、大队部、体育教研组、各年级组、总务处、卫生室等工作人员组成,负责方案的制定,并按各自的分工具体实施。方案制定以后,利用校园网、家长会等平台,向社会和家长公布本方案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媒体和家长的监督。

三、落实措施

(一)时间上落实

严格执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工作制度,确保孩子的体育锻炼时间,还给孩子体育活动的权利。

1、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体育锻炼课。(每周安排三节体育课时,两节体育活动课时)

2、每天上午8:00——8:30,春秋季安排跑步进场、队列、广播体操、自编健美操《小苹果》、自编韵律操在内共3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冬季安排阳光长跑和跳绳踢毽活动。

3、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前安排1次眼保健操,下午第二节课前安排1次眼保健操。

4、每天中午12:25——12:40,安排“享受阳光活动”,学校操场开放,供学生补充锻炼。

活动内容及所占比例:

活动内容有球类、跑、跳、投、团体游戏等,每周的运动技能练习40%,身体素质练习40%,另外20%游戏练习(包括每月一次小比赛)。

(二)内容上落实

科学合理安排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内容,增加活动内容的选择性和趣味性,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激发孩子参与运动的热情。

1、常规内容:《体育与健身》课程、体育锻炼活动课程、广播体操、自编健身操和眼保健操。

2、体育健身类的拓展选修课程

课程名称

内   容

篮球

运球、传接球、投篮、突破、基本战术

空竹

三十六技法、各种动作的创编与组合

啦啦操

步伐动作、手部动作、身体动作、动作组合

健美操

上肢动作、下肢动作、躯干动作、大众健美操

3、学校体育训练与社团活动相结合

社团名称

活动内容

神枪手射击社团

与区少体校合作,定期训练,参与各级比赛

FREESTYLE篮球社团

专项教师,定期练习,创新编排,参与表演

玩转空竹社团

利用社区资源,老少同乐,感受传统游戏

4、“阳光体育活动”小型多样竞赛

月份

竞赛内容

一月

冬季长跑

二月

拔河比赛

三月

广播操比赛

四月

篮球3V3

五月

往返接力跑

九月

弄堂游戏竞赛

十月

篮球技能挑战赛

十一月

田径运动会

十二月

跳踢比赛

(三)空间上落实

从孩子角度出发,建设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资源与场地环境,让孩子们拥有快乐活动的小天地。

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2.5片篮球场、1片羽毛球场、1片排球场、一片急行跳远场地、单杠区、双杠区、跳箱区等),并通过学生调查,采购学生喜欢的新型体育器材,全面开放供学生活动。

2、形体舞蹈房、乒乓房、棋牌活动室。创编游戏、室内健身操与室内健身游戏,消除不良天气带来的影响,达到既扩充空间又保证活动时间的效果。

(四)机制上落实

重视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完善管理机制,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以此为切入口,全面推开素质教育,让孩子得以综合发展。

1、加强体育教学管理,提高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体育及教学工作的重点,规范教学工作要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规范化体育课堂的构建模式上。

(2)学习新课标,新教材,执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体育课程标准的实践,要求教师按规定的课时和课程计划认真授课。

(3)提高授课质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大力加强现有的设备的使用,充分发展与提高学生的素质。

(4)在全面完成体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加强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确定出本学年的体育教研专题,并逐步实施,定期组织体育教研活动,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2、发挥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优势,加强三操和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

(1)全面开展体育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以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出发点。

(2)着重组织学生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要求全校参与率达到100%。开展好每年一次的校园体育节。

(3)以同年组配合,协作开展活动为原则,以学校活动计划为主体方向,班级活动为基本内容开展活动和活动课,并达到要有活动记录、结果。

(4)抓好三操活动,广播体操要求动作达到规范,每天在全校开展广播操评比活动,使三操活动的开展达到上级要求与标准,并逐渐提高。

3、加强体育训练工作,提高我校专业体育运动水平

(1)组建射击、空竹的训练队,要求训练教师确定训练计划,训练目标,选好人才,拿出具体的训练措施。通过小运动员的培养推动全校健身意识,彰显学校体育特色。

(2)学校针对训练队的训练,制定出奖励措施,日常训练给予相应的补助,在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给予训练教练、教师适当的奖励。

(3)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使我校的运动水平有更大的进步。

4、完善评价机制,保障体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评价机制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按照文件,严格操作。要求体育教师及时上传测试结果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库》,同时也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

(2)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我校已逐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作为重点工作。先对学生进行专项测试,将学生身体状况、运动能力、体能适应等问题进行归类,再根据学生的肥胖、近视等个体健康问题、参考健康测试的结果进行划分,由专业资质的体适能教练、康复医生与教师为学生开出“运动处方”,请家长与学生一同参与锻炼,学习健康知识,养成运动习惯,改善身体状况。

(3)体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将学生体育学科成绩、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和学生参与市、区、校等各级体育比赛的成绩,这三个板块的内容,如实记录,纳入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激励学生的综合发展。

(4)评选震旦之星——运动星

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参与校、区、市级体育比赛的情况作为评价标准,评选出“震旦运动星”,并在我校荣誉陈列馆中设立震旦运动名人榜。在校园中树立运动小明星,利用榜样的激励,浓郁校园“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的氛围。

保障措施

(1)经费保障。学校保障对体育必需经费的投入,专款专用。按规定和标准配足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更新学校体育设施。

(2)管理保障,严格过程管理和文本管理。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学校将教导处、体育组、年级组和各班级等职能部门和干部教师的体育工作进行考核,作为年度工作绩效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

(3)监督保障。利用行政会、升旗仪式、家长会、家委会、校园网等平台,将本校体育工作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