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库门里办出国际化中学

发布时间:2013-04-24    浏览次数:48

石库门里办出国际化中学

——青年报专访上海市震旦外国语中学

 

牛顿、居里夫人、霍金、杨振宁 ...... 走进学校的校园,花丛掩映中的科学文化名人头像能立刻让你感受到外中的国际化视野和追求卓越的学校氛围。学校虽然不大,却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学生们在这里开拓视野、创新未来。

一所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弄堂中学”,是如何展现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的?青年报记者专访了震旦外国语中学校长王纯玉。

首先,外国语学校不等于双语学校。外国语学校应该更加具有“国际视野”。从 1996 年开始,震旦外国语中学便认识到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跟“双语学校”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以双语教学为基础外,我们更加注重多语教学,德语、法语、日语、韩语、西班牙语, 5 种小语种供学生选修第二外语。为了让学校的“外国语”特色更加明显, 每周增加了两节口语课和两节听力课,由外籍教师执教授课,让学生能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第一阶段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外语特色 。学校通过搭建一系列比赛、交流的实践平台彰显语言特色,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才艺比赛 ,到法国、韩国领事馆实习,为境外学生学习中文提供机会,通过澳洲海外课堂让学生走出中国,通过这样的充满语言特色的课程安排让学生拥有大视野、大胸怀。

    第二阶段 : 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从语言学习上升到文化探究。 除了海外课堂走出去学习,学校还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来,开展文化比较探究,从思想上与国际接轨。

第三阶段 : 深化国际理解的广度与深度,引进 IB 课程。 为了能在未来迎接更大的挑战,学校不断引进国际课程,现阶段学校的目标是创办“ IB 学校”。 IB 课程被誉为 “世界上最先进的素质教育课程” ,该课程是得到世界各地 200 多所大学认可的入学资格课程,比如法国、德国、美国及英国的大学。该资格课程的国际性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跨国界接受教育的方便及可能性。

      王纯玉校长:分数和升学是眼前的需要,学生的终生发展才是未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对分数的提高,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让学生拥有爱心、责任心、使命感,成为拥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公民”。

      目前学校设置国际班、创新班和外语特色班,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创新班和外语特色班是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课程,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科技竞赛、申请专利、出国交流的机会;科技竞赛、专利申请可获得中考额外加分,外语特色班的学生则具备了更扎实的外语技能,这将为今后的语言专业打下基础。

      2012年,为了满足学校预备年级学生希望接受国际课程教育的愿望,学校为他们定制了一套包含国际特色课程的课程方案。课程的开设让选择出国的这部分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初中个性化教育。学校除了增加“IB”课程,还坚持中文课堂,就是希望学生能够保持中国传统。

      除了特色课程班10%的学生选择海外求学,每年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能考进区重点以上高中并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学校的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年薪百万以上的很多,而良好的外语和口语基础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学校在升学率上不追求第一,但追求更好,这一点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委员会的认可,因为选择在学校读书的家长都是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

      王纯玉校长:学校地方虽小但实行精细化管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一直坚持素质教育的目标。目前,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听力课、口语课上获得足够的机会去表达、去练习,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习题错误面批面改,这样才能让学生切实得到提高和进步。通过这样的精细化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今后才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答题,而不是靠死记硬背来应试。

      此外,学校面向全市招生,近100名同学住校,为了充分发挥宿舍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我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寝室文化,搞活动办晚会,让每个住宿的学生都有归属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王纯玉校长:作为一所外语特色学校,学校希望保持自己的语言特色,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外语基础,适应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今后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风采。

      建设“IB”学校也是我们的心愿,坚持课程上的引领创新,让学生享受到最新最好的课程资源。学校将创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课堂,不仅设置专门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断向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跨学科、跨课堂的实践中得到授课能力的提高。

 

外籍教师给初一年级学生上英语口语课

震旦外国语中学每年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们游学

科技创新老师给初一年级学生上科技创新课